新闻中心
共创 联结

创办特种外科医院

  • 分类:白求恩精神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16 21:4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创办特种外科医院

【概要描述】

  • 分类:白求恩精神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16 21:42
  • 访问量:
详情

12月6日,白求恩和医疗队返回杨庄军区后方医院一所。

 

在返回的路上,游胜华副部长向白求恩介绍了杨庄群众积极配合部队安置伤员的情况。医疗队进入杨庄村,白求恩注意观察,这里的一切使他大开眼界。

 

村内沿街的墙上写满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抗日标语;街巷拐弯的墙角上钉着“手术室由此向东”“内科由此向西”等指示路标;山村的街道是经过修整加宽的;小河岸边的树上,挂着许多刚洗过的纱布和伤员的衣服。

 

再看设在老乡家的“病房”:老乡睡觉的土炕被布置成一排单一的病床,房梁上垂吊着伤员练习臂力的绳子,病床旁竖立着输液吊瓶,横贯房间的铁丝上挂着伤员们的毛巾,屋内整理得干净整齐。全村这样的病房有近百间。

 

在病房内外,有许多不穿白工作服的护理人员,在为伤员擦洗伤口、洗头、洗衣服。她们虽然都是村里的妇女,但工作起来从容不迫,敏捷熟练,完全能够胜任护理工作。

 

还有一件事令白求恩十分感动。当他们第二次走进杨庄时,见村里的人们在街上来来往往。有的扛着风箱,有的抬着大锅,有的背着粮食,有的抱着行李,往河西走去。人群中还有医生、护士和轻伤员,有说有笑地和老乡们走在一起。白求恩纳起闷来:“敌人要来,老乡要转移?没接到三五九旅通知呀……”他正要问游副部长,这时医院政委走过来了,一问才知道是河东的群众往河西搬家。

 

原来,老乡们看见伤员们有的住河东,有的住河西,医生护士照料起来不方便,村长就主动找医院商量,河东的人家都搬到河西住,把伤员们集中到河东医院领导怕给老乡找麻烦,开始不同意,结果老乡们就自己动手搬起来了,还把腾出来的房子都用白土刷了遍。听了医院政委的回答,看着眼前急忙来去的群众,白求恩心里觉得热乎乎的,多好的群众啊!胜利一定是属于他们的。

 

在杨庄,整个村庄就是一所医院,民房就是病房,群众就是护士。白求恩十分高兴地在杨庄看到了一所新型的更符合抗日游击战实际的医院,这所医院扎根于群众之中,能够解决单纯由部队医护人员“孤军作战”而难以解决的许多困难,这才是为敌后抗日游击战服务的“模范医院”。

 

白求恩,这位晋察冀军区的卫生顾问,自五台松岩口模范医院建成10天后就被日军飞机炸毁以来,一直考虑再建一所适应抗日游击战环境的医院。在杨庄亲自体验了群众帮助部队办医院的实践,就计划在军区后方医院一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办成体现前线战地救护与后方重点治疗相结合的特种外科医院,并在此基础上举办特种外科实习周,使这所医院既是救治伤病员的医疗场所,又是培养和训练医务人才的学校。

 

取名“特种外科”医院,按自求恩的想法,是指游击战争中火线救护时一些特定的战伤的诊断治疗。为便于培养外科医务干部,军区后方医院一所集中收治属于这种特种外科的伤员。

 

12月7日,白求恩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信,报告在灵丘前线的工作情况,并提出在灵丘杨庄军区后方医院一所建立特种外科医院的建议。随后,白求恩起草了特种外科医院的组织方案。第二天上午和游副部长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讨论,进一步做了补充和完善。医院组织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医院管理机构的创新设立院务委员会,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讨论研究医院的重要事项,实行民主管理。

 

晋察冀军区领导很快批准了白求恩提出的建立特种外科医院及其管理方案。

 

2月15日,晋察冀军区特种外科医院在灵丘县杨庄正式成立。医院有医生、护士、后勤等工作人员70余名,民工20名,伤病员300余名。医疗组划分为4队,分别是:头部及胸部伤员队,由游胜华负责;四肢牵引队,由王道建负责;内科病员队,由陈连生负责;恢复期伤员队,由董兴谱负责。手术室设在村北侧一个四合院的东房里,用白布缝成手术篷挂在墙壁四周。手术台和桌椅家具都是从老乡家借来的。西房为外科室(换药室),三间北房为接待室和医院办公室,这些都是白求恩亲自指挥医护人员布置的。病房分散在民房里。白求恩的办公室兼卧室在村东山坡上的一幢两层小楼上。

 

20日晚上,游胜华副部长主持召开了院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事先在群众中酝酿提出来的院务委员会组成人选。主任由白求恩担任,院长政委、村长为副主任,委员有医生代表、护士长、伤员代表、武委会主任、妇救会主任,共9人组成。会议还通过了医院章程及各项工作制度。选举王道建为医院第一任书记。白求恩在会上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会议结束时,白求恩提议大家齐唱《游击队之歌》。

 

特种外科医院的建立,把杨庄这个抗日根据地村的群众和八路军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群众代表参与医院的管理,村里的妇女大多是医院伤病员的义务护理员,民兵、儿童团自觉地维护着村里的治安秩序。部队的同志按着院务委员会的安排,帮助群众生产、民兵训练,为群众治病。白求恩看到这种场面,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是可以战胜任何敌人的。他高兴地说:“中国革命的经验太丰富了,我庆幸有机会到中国来亲身体验。”

 

在杨庄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一所的基础上,由白求恩帮助建立起来的特种外科医院,救治了大批雁北冀西抗日游击战场上的八路军伤病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9年10月中旬,根据反“扫荡”斗争的需要,特种外科医院从杨庄转移到河北唐县花盆村。

相关资讯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相关内容-图册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imgboxbg

联系电话:13097594438
邮箱:465630311@qq.com
地址:山西省灵丘县旅游集散中心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和专栏资料,未经客服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京西福地 山水灵丘    晋ICP备2022009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