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19日下午,白求恩带领医疗队到达灵丘县下关镇,受到八路军三五九旅卫生部长顾正钧和旅政治部主任袁任远的欢迎,并转达了王震旅长因在前线未能亲自相迎而表示的歉意。当晚住在下关。20日早上出发,由顾部长陪同到三五九旅后方医院一所河浙村。
白求恩大夫是一位视救治伤员为第一生命的人。黄昏时到达河浙后,大家劝白求恩先休息一下,吃完饭后再去的看伤员。他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说罢就让带他去,一口气检查了30多名伤员,又为7名需要立即手术的伤员做了手术,一直忙到夜间12点多。吃完晚饭后,已经午夜1点多了。吃饭时,他问还有哪里有伤员。顾部长说:“曲回寺是后方医院二所,那里伤员比这里多。”他急切地说:“为什么不先到伤员多的地方?明天一定早早的去。”顾部长考虑白大夫睡得很晚,应该让他多睡一会儿。可是刚到4点钟,白求恩就已穿得整整齐齐地催人开饭了。医疗队一行赶到曲回寺天才放亮。在这里,他连续检查了100多名伤员,并对其中20多名重伤员施行了手术,到天黑才做完。
21日清早,医疗队到三五九旅卫生部所在地下石矾村,检查伤员20余名,随即又到串岭峪临时休养所检查了27名伤员,之后回到旅卫生部。
22日下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从涞源北线送来35名伤员。路途百余公里,辗转3日。因医护人手少,前线救护条件差,致使两名伤员臂部伤口坏疽。白求恩急忙连夜为这批伤员手术,次日上午才做完。他对这批伤员在路上未得到很好的护理而大为震怒,严厉批评护送的医护人员作风粗疏。他向旅长建议对战场救护工作进行根本性改进,今后在进行有计划的军事行动时,要把流动医疗队派往前线,及时进行战场救护,并在前后方的途中设置休息站,保证伤员能得到适时护理。王震旅长虚心采纳了他的意见,要求卫生部认真落实,并拿出一整夜的时间陪他做手术。白求恩很受感动,因而与王旅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5日,白求恩带领医疗队到达军区后方医院一所驻地杨庄村。
军区后方医院一所最初设在五台县,在9月反“扫荡”期间迁到阜平县招提寺。伤病员和医护人员住在半山腰的一座大庙里。因寺院周围人烟稀少,所内医护人员短缺,开展治疗护理工作有诸多不便。于是,军区卫生部就决定再次将一所迁到灵丘县的杨庄村。这是一个有200多户的村庄,地处阜平与灵丘交界处的深山之中,属于晋察冀根据地腹地。这里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不错,群众基础好,适合部队伤员治疗休养。26日,白求恩和医疗队在杨庄一所检查伤员60名,对其中40名施行了手术。
27日上午,三五九旅转来100余名伤员。白求恩立即进行检查,然后对20余名做了手术,一直忙到晚上12点钟才回房休息。白求恩走后不久,三五九旅从前线送来9名伤员。按照白求恩的规定,凡是送到医院的伤员,只要他在医院,必须先经他处理。在医院值班的董兴谱和王道建大夫赶到接待室,看见躺在担架上的伤员,感到有些为难。整整忙了一天的白求恩大夫刚去休息,怎么好再去请回来呢?董、王二人商议,先严格按照白大夫的要求处置伤员,等天亮后再向他报告。于是,组织医护人员对9名伤员进行了登记、检查伤口换药,安排他们吃饭后在接待室休息。对两名重伤员采取了急救措施,其中一名是下腹部负伤,向外漏尿液,医护人员给他安置了排尿管。
第二天清晨5点半钟,医务人员起床后,董兴谱被白求恩叫到接待室,神色严肃地问:“这批伤员什么时候送来的?为什么不告诉我?”董兴谱说:“半夜12点多五九旅前线送来的,考虑到白大夫忙了一天,想让你多休息一会儿。我们已按你平时的要求给伤员做了处置,准备你起床后就去报告……”白求恩焦急地说:“前方送到这里的都是重伤员,不然他们不会连夜送来。你想过没有,在战斗中争取时间就是胜利;在医院抢救重伤员,时间就是生命!八路军将士在前方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在后方医院工作,三五天不休息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后不要这样照顾我,能抢救一个伤病员,为伤病员减轻一分痛苦,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愉快。”
说完,白求恩很快穿上工作服,把9名伤员重新检查了一遍。然后,叫人把头部受伤和下腹部受伤的两名重伤员抬进手术室,立刻施行手术,直到上午10点多钟手术完毕白大夫才吃早饭,饭后又到各病房去检查伤员。当晚在向白求恩汇报工作时,他向董兴谱、王道建等人道歉:“我今天早上发了脾气,不应该,请你们原谅。”他们被白求恩高度的责任心,处处为伤病员着想的精神所感动,深受教育。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和专栏资料,未经客服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京西福地 山水灵丘 晋ICP备2022009964号